每到冬末初春的时节,空气中总是充满一股救世主将要拯救末日氛围的神秘气息,像是一株掉光叶子的枯树,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死亡,但里头的小嫩芽却悄悄地为了迎接春天而蓄势待发;也像是从没离开过自己乡村的人,第一次来到大城市,见到另一个眼花撩乱的平行世界,刺激着所有的感官进而打开他的宇宙视野。
上上个礼拜天,不到五点多异常清醒,眯着眼,瞥见窗外还很昏暗,于是打开放在床边的掌上型黑色收音机──那是奶奶生前最爱用的物品之一,在她过世后,我就私自跟老爸要了过来,如今它已经陪伴我快八九个年头了,收音品质不如以前清晰响亮,常常要调整音量和频道,但不要紧,至少在我孤单寂寞时,还有声音陪伴着我。
听了好几首流行歌曲后,好不容易从温暖的被窝勉强爬起来,书桌上的手机显示五点半左右,没有任何来自人间的讯息通知,翻开桌上昨晚读到一半的书,看了几句对话,思考了一番后,决定放下书,拿起手机、穿上外套,冲上顶楼准备看日出。
昏暗的天空离我好近,看到一轮明月还高挂在西方的天空上,东方的大武山还被黑暗笼罩着,阳光懒懒散散地赖在山后,不肯出来。我俯瞰着被雾气笼罩的大地,那是冬末独有的气息,冰冰冷冷的白雾静谧又安详地覆盖在清晨的大地上,偶尔几盏路灯在薄雾中点缀着,像极了星云中初诞生的恒星,这时刻是一天中最美之二,第一名,当然就是黄昏后的彩霞。
一天中最美的时刻,便是夕阳和日出,就好像舞台准备上演时的开幕和结束时的落幕;而看它们最美的时节,便是冬末初春和夏末初秋时节,那是万物生与死、重生灭亡的交替轮回。整个宇宙便是这样,不停地有星星毁灭、不停地有星星诞生,无限轮回到超出人类的维度所理解的世界,而我们人类只不过是轮回体系中的一颗小尘埃,一颗有自己意识的小尘埃。
等不及那懒洋洋的日出乍现,便想起昨晚放在洗衣机中的衣服就跑去睡得我,赶紧下楼去晒一下衣服,不知不觉在晒衣过程,阳光渐渐唤醒沉睡的大地。麻雀、白头翁、偶尔还有斑鸠,不用闹钟就和我一样自动清醒,而最近它们很肆无忌惮、目中无人地在家中院子里嬉闹拉屎,看着它们疯狂地抢食着七里香上的红色果实,院子里一大堆被蹂躏过后的瘫软果实和白色大便,偶尔还有可怜的叶片无力地趴在地上,便觉得有趣,果然春天要来临了啊!
春天总是会带来希望、光明,是吧?吃完早餐后,在院子里看着金黄色的温暖太阳越升越高,我真的好喜欢冬日的暖阳,总是像寒冬里送上温暖的圣诞老公公。就在这时,一架白色飞机轰隆隆地飞过上空,我便想起了《末日预言》里的场景,那首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第二乐章,立刻在我脑中平静地奏起,贝多芬在写这首时,是怎样的心情下写的呢?网上的资料说,他是在经历战争和失恋的处境下,写下这首自我疗伤的无标题交响曲。
以前刚满二十岁时,非常喜欢贝七的第一乐章,明亮轻快又活泼,总会让我联想起《交响情人梦》野田妹和千秋学长用音乐交织的青春爱恋故事,第一乐章总是会让我想起万物盎然生长的春天,那才是代表春天的明亮气息,是令人开心喜悦的旋律。
现在的我,更喜爱第二乐章,大提琴缓缓地拉奏着,就像一个人的生命静静地、缓缓地走向命运指定的道路;但又不甘心自己就这样被命运牵着鼻子走,来到了死寂的冬日之地、生命的尽头,以为一切终将结束时,带有救赎的乐音悄悄地耳边响起,黑暗之后总有光明,人类的肉身尽管渺小如尘埃;但灵魂如同宇宙星辰的意识,那些意识会再度用另一个方式继续生存着。
那种氛围就是冬末初春的乍暖还寒的气息吧,多年后,重看《末日预言》,才明白当初让我害怕的惊悚片,其实蕴含着更大的人生体悟和哲学在里面。我在上礼拜边整理房间、擦那些陈年灰尘时边把这些思路慢慢地消化在脑袋中,并一点一滴地打进文字中,希望在探索真理和自我的道理上,不要发疯。而在前几天看到空难的新闻,贝七第二乐章又在我耳边响起,此刻,只希望贝七的第二乐章,能让那些在尼泊尔空难的人民的灵魂得以安息,一切都会以另一个方式重生,如同等待春天开花的枯树木。